保守價值 國內活動 國際交流 關於本會
福和觀點


美國國務院取消美台交往限制
不會是曇花一現

美國國務卿蓬佩奧9日發表聲明,宣布取消美國行政部門與台灣官員之間的所有交往限制。過去數十年來,美國一直顧忌中國而劃地自限,如今終於脫下自我桎梏,讓美國與台灣兩國公機關之間的交流邁向正常化,可說美台關係將進入全新時代。

時值美國總統川普於國會事件後,表達願意協助總統交接,亦即承認敗選,國會亦認證選舉人票,確認拜登勝選,政權交接之際,中國不論官方與民間,對蓬佩奧的聲明大肆批評,意圖將其貶為川普在離任前故意為拜登緩和中美關係留下障礙;國內藍營則與中國一鼻孔出氣,質疑川普僅剩最後10日任期,國務院政策是否有代表性,更唱衰將在拜登一上台就遭推翻。

中國的立場自然是要詆毀任何對台灣主權有利的發展,相關發言人物不論是官方或民間,就算明知所言不符合基本常識,也得照本宣科,所謂「裝睡的人叫不醒」,不值一提,但藍營言論與中國呼應,則顯示對國際常識、民主制度與美國的基本無知。

在川普已經承認敗選答應交接後,蓬佩奧還會為了幫川普和拜登賭氣,故意發表與拜登相反的政策?藍營的論點如此認定,顯示將民主運作視為小學生吵架。事實上,美國有深厚的民主基礎,國策不會隨一人的偏執而有重大偏離,更別說在幾天內突然改變,重大政策必須有一定時間準備。

CODEX 例如川普在選後宣布促成摩洛哥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,並承認摩洛哥擁有西撒哈拉主權,是否趁拜登還未上台「突襲」「造成既成事實」?事實上美國參與摩洛哥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談判超過2年,當然不是川普選後落敗才臨時起意。

即使川普與蓬佩奧選後想要妨礙拜登,也不是突襲就能成案,儘管川普過去常常口不擇言先在社群網站上發表政策傾向,但實際落實在國務院政策上都需要一段時間,當川普政府已經是看守政府狀態,若蓬佩奧要以一己之私強行推動可能與拜登方向相反的政策,國務院內部勢必會爆發嚴重阻力,國務院人員甚至可能出面控訴,而民主黨方面更會全力杯葛抗議。

拜登的反應,卻是輕描淡寫,既不支持,也不否定,只強調過去曾參與制定《台灣關係法》,暗示拜登對台一樣友好,並重申美國固守「一個中國」政策。 長期研究台美中關係者,都了解美國的「一個中國」政策,與中國的「一個中國」意義不同,其中有模糊空間落差,美國的「一個中國」隨著戰略需求不同,可以是「只有一個自由中國」支持台灣而否定中國政權,也可以是假意同意中國的「一個中國包括台灣」,如今則越來越常是「一個中國是中國,台灣是台灣」

拜登陣營更明確表示:美國對台灣必須維持堅定、有原則且跨黨派的支持。美國與中國從合作關係轉變為競爭關係,是不可改變的趨勢,為了遂行大包圍中國的總體戰略,台灣對美國的戰略地位提升,也同樣是不可逆的趨勢,這是超越黨派之爭的美國基本國策。

也就是說,拜登是默認並利用蓬佩奧的聲明,來遂行其延續既定國家政策的任務。畢竟,若拜登一上台就發表美台官方交流正常化這樣意義重大的宣言,中國無法向國民交代,必定誓死抵制,造成軒然大波,不如交給即將卸任的川普政府在任期最後來發表,拜登只需蕭規曹隨,把責任推給川普,向中國辯稱不好一上台就更改,中國雖不滿意,也只能裝作不懂,向國民宣傳是川普臨去秋波,作為下台階。

國務院12日表示,因致力完成平穩有序的交接,因而取消所有外訪行程,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訪台也包括在內。雖然相當可惜,但也證明並無川普與蓬佩奧一意孤行之事。

台灣是仰賴美國的支持才能存在,這點藍營應該十分清楚,畢竟,兩蔣時代若無美援以及韓戰後第七艦隊巡航台海,政權早就崩垮,台灣人民也普遍認知到這點。 爭取美國最大支持,是全台灣人民不分黨派的共識,期望藍營人士能體認到這點,與全台灣人民共同團結,一同爭取美國支持,那是國家的大幸。但若藍營人士非要與中國應和,動輒發表反美言論、嘲諷抵制美國官員訪台,其實對世界大局毫無影響,只會遭到人民的唾棄而已。

福和會,2021年1月14日